青春光彩,在创新中闪耀
编者按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近日,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旨在为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今年共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
本期邀请4位参赛学生分享追梦故事,他们有的直面挑战,冲击科技前沿;有的扎根基层,守护群众降;有的一丝不苟,服务生产一线;还有的在获奖之后,继续踏上创新征程……他们的青春,因创新而更加闪耀。
在上海举行的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现场拍摄的“道行星迹——小行星轨道和形状探测关键技术开拓者”项目的展示模型。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搏击海空无界限
讲述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生?吕晨昕
当听到“哪吒”获得今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冠军的那一刻,我们出乎意料地感受到一种平静。站上领奖台,我们脑海中闪现的,是实验室晚上电路板上窜出的焊锡烟雾,是阿里高原十天试验高原反应下酸苦的反胃,是摇晃的渔船里连说话都使不上劲的无力……
“哪吒”,是我们参赛项目“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的另一个名字。这个项目的开始,得回溯到2015年。当时,我们和研究海洋与大气的学者交流时注意到,海洋监测和海洋灾害预警等领域现有的技术手段比较有限。比如台风预报,需要同时获取海面以上500米和海面以下50米的水文气象数据,传统的做法是同时使用空中、水面、水下多型设备,效率低,且难以同步。我们萌生一个想法:有没有一种设备,可以在水空之间自由穿梭?
让一台机器既能在空中飞行又能在水下潜行,这涉及潜水器设计、飞行器设计、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了让“哪吒”真正好用,2017年以来,我们几乎从未间断过湖试、海试,这已经成了实验室每年的固定“节目”。
真实海洋环境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在水池和湖里百分百起飞概率的算法,到了海里却不灵了。“哪吒”在两三米高的涌浪中宛如一片叶子,有时纵然使出“浑身力气”也无法起飞。尝试多了以后,伙伴们有了新的解题思路:与其和波浪硬碰硬,何不试试“顺水推舟”?
思路打开了。接下来的3年,我们开发出了“冲浪算法”。从理论推导,到湖试、海试,“哪吒”顺利地下潜至100米。
∑技创新,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哪吒”是反复“炸机”中“炸”出来的,是一届届学生和老师们殚精竭虑钻研出来的。点点滴滴的突破和进展,让我们深感欣慰:能亲手创造、亲眼见证跨域航行器发展史上突破性的一刻,何其有幸。
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经历,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哪吒”从起名伊始,就是要鼓励团队打破成见、直面挑战、敢为人先。在与其他参赛团队的交流中,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基础工科与前沿科技结合的信念。
“哪吒”项目不只是一个科技作品,更寄托了我们对未来“海空无界限”的憧憬。这些年,团队为“哪吒”倾注了数不清的汗水和情感,像是孕育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现已呱呱落地,也意味我们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我们将坚持“实测实用中滚动迭代”的策略,不断完善“哪吒”航行器技术,同步开展“哪吒”转产。也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共同推动形成跨域航行器产品的完整谱系。
我们将继续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对“海空无界限”这一梦想持之以恒的追求。
广西柳州,创业人员和高校科研人员在酸笋水菌种库研究酸笋发酵情况。新华社发
攻关诊疗数智化
讲述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博士生?李春林
“医心护骨——骨质疏松全病程智慧管理公益模式”项目有幸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金奖,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既是鼓励,更是一份责任。我很幸运能够将我的专业变成热爱的事业,为祖国的医疗降事业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本科期间,我跟着乡村医生在湖北恩施的山区义诊时,亲眼见到当地许多老人因骨质疏松性骨折致畸致残。于是,我决心投身骨质疏松防治事业,为更多人带去降和希望。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投入“医心护骨”项目中来。
我们团队聚焦中老年人这一高危人群,深入社区村居,通过全方位科普和义诊活动,提高他们的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运用数智化系统,通过对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实现诊疗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我们还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更多人也由此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各地居民的降状况和医疗需求,更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云南农业大学教师中在给咖啡专业的学生上咖啡认知课。新华社发
作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实践者,我深刻感受到了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力量。这不仅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使我坚定了投身医疗降事业的决心。
今后,我们团队将继续投身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将项目的创新成果对接社会需求。我们将持续开展科普和义诊活动,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努力为基层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筑牢疾病防治的前沿战线。
钻研较劲毫厘间
讲述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钟家豪
怀着向往,2022年,我来到了享有“工程机械之都”美誉的长沙,进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开始追逐我那关于技能成才的梦想。
我在企业实训中了解到,当前工程机械耐磨件存在稳定性差、故障率高、寿命短等缺陷。这类零件虽然体积不大,却犹如工程机械的“铁齿钢牙”,决定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于是,我将自己的关注和思考跟好友分享讨论,深入分析、大胆猜测影响耐磨件质量的关键因素。
管只是猜测,却得到了多位老师的肯定与支持。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我和小伙伴迅速集结了来自焊接、模具设计、机械装备制造等专业的同学,共同组建了名为“严丝合缝”的团队。这个名称,承载着我们对工程机械耐磨件质量提升的期望。
为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我们前往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部分企业在使用传统钎焊技术时遇到的问题,如合金开裂,虚焊、脱焊,效率低下、对人体危害大等。此后,我们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技术痛点,创新性设计了大间隙钎焊技术解决方案。在方案细化过程中,我们一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建模、仿真、设计工艺、评审方案,发现问题,然后推倒重来……在无数次的实验中,方案逐渐接近成功的彼岸。
陕西西安,参加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的选手在调试机器人。新华社发
然而,追梦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为实现焊接真正的“严丝合缝”,我们对硬质合金配板的间隙追逐于毫厘之间,用塞规一个一个间隙把控,若间隙控制不当,则需全部推倒重新配板。项目开展中期,部分团队成员意见产生了分歧,大家各持己见,会议室成了我们争论的“战场”,气氛一度非常紧张。但正是这段艰难时光,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有效沟通与协作,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为得到理想间隙,团队成员轮番上阵,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我们设置了六组间隙值,对60余个样品逐一进行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严格测试。在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中,终于锁定了理想的间隙。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在天津举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赛上,参赛者在调试产品。新华社发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严丝合缝——大间隙钎焊技术领跑者”项目获得职教赛道金奖。这是肯定,更是激励。我们将继续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中国工程机械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独辟蹊径寻突破
讲述人: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后?齐烨
去年,克服重重挑战,我们“跨物种肿瘤基因治疗”项目最终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冠军。
我们的研究,源于对癌症这一全球性降难题的深切关注。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副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在寻求解决方案过程中,我们团队将目光转向了神奇的植物世界。团队基于多年在植物免疫和肿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背景,大胆提出设想:如果将植物免疫蛋白引入人体,或许能开辟抗癌新路径。
然而,这一设想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大家只能从头开始,逐一克服技术难关。团队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与植物学、免疫学等领域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团队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经过无数次实验和验证,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成功地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了植物免疫蛋白,并初步揭示了其抑制肿瘤的机制。
这让我们深受鼓舞,也为我们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增添了信心。获奖后这一年,我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团队进一步优化了植物免疫蛋白的抗癌功能,并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同时,也与多家药企和医疗机构进行深入合作,积极推动项目走向市场,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发表,受到国际同行关注。
在吉林省梨树县的“科技小院”里,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在整理采集到的玉米样品。新华社发
在我看来,科技创新就是不断挑战未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它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而跨物种基因工程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更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我们肩负着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重任。未来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事业的发展。
我也将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中,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贾月洋、颜维琦、宋喜群、冯帆、禹爱华、龙军、晋浩天?光明日报通讯员?杨莎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