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储能产业发展——世界储能大会储能前沿技术论坛观察
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然)11月8日,世界储能大会储能前沿技术论坛于宁德召开,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惠东作了《提升电网主动支撑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构网型储能技术》主题演讲。惠东表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面临着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挑战,需要具备更强的主动支撑能力。
构网型储能技术是提升电网支撑能力的关键。惠东介绍说,这种技术能够通过储能装置的快速响应,提供必要的功率支撑,帮助电网在新能源发电波动时维持稳定,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减少因新能源波动性导致的弃风弃光现象。
中国顶级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在储能领域最关注什么?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总体部部长、研究员周学志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已实现商业化并盈利,助力新能源及储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该技术在“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调频调峰”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周学志介绍,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长时储能方式,具有快速启停、循环寿命长、负荷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负荷侧,可以为工业、商业用户和微电网系统提供电能存储和备用电源。
北京奇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翟磊介绍了飞轮储能技术。这一技术通过电动机驱动飞轮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存储。在需要时,飞轮减速并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回电能,提供快速响应的电力支持。这种技术具有高频次瞬间精准放电的能力,调频性能是火电机组的20多倍,使用寿命可达20年。未来,飞轮储能的研究将集中在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列阵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密度和转换效率。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为群则从技术设备和应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构网型储能技术。
刘为群表示,构网型储能设备包括储能设备、柔性直流设备、SVG设备等,它们能够通过构网控制策略实现变流器智能控制,达到类电压源运行特性。这些设备还能提高“短时过电流”运行能力,达到3倍过电流,持续时间超过10秒的典型运行特性。
在实际应用方面,南瑞继保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采用集中式、模块化、高压交流直挂设计,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液冷一体柜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安全,通过液冷模块化技术高效均匀散热,提升电池容量利用率和寿命。全生命周期均衡管控确保储能运行一致性,降低造价减少投资,便捷经济高效。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程林发布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指南》。该指南是针对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权威指导文件,旨在为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安全标准和操作指南。文件内容涵盖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及储能电站的安全概念和分类,包括本体安全和系统安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等。本体安全关注的是电池本身的热稳定性和可靠性,而系统安全则涉及整个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冷却系统等的安全性。主动安全侧重于事故发生前的监测、防范和控制,而被动安全则关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