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墨水屏:如何正向产品设计?

一直以来,正向研发都备受技术圈推崇。

随着技术之风迅速地向四处扩散,很快,以践行“用户本质需求”为典型特征的正向产品设计,逐步成为产品同学showupside的基本功。

于是,高段位的同学逐步对正向设计形成了共识:

有一说一,这些宣言如同古老的指南针,都是被时间检验出来的真理,至少从镜同学的亲身经历来看,的确如此。

事实上,如果深度查看团队的需求设计、认真学习优秀的主流产品、仔细琢磨日常的体验设计,我们很容易从复杂感知中抽象出简洁的真谛——好的设计,深度依赖正向研发。

说实话,微信读书墨水屏:如何正向产品设计?镜同学尤其推崇大家体验各类产品设计,并且最好在深度使用之后推演设计者背后的产品思考。

但在“看山不是山”的体验buff叠加之下,我同时感受到了“卓越”与“瑕疵”的波粒二象性。

前段时间,马斯克在推特又提到其反复提到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指的是,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把其解构成各种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

甚至,还被抽象出八个字:“溯源”、“拆解”、“重构”和“迭代”。

本质上,正向设计就是要深刻遵循第一性原理。

因此,镜同学就想通过本文分享几个近期观察到的微小设计带来的产品思考,进而来推导正向设计的必要之理及其价值所在。

当然,在我看来,这些设计点,既有值得学习的正向之“山”,亦有需要留意的逆向之“坑”。

镜同学相信,微信读书一定是不少同学主屏置顶的常用APP。

前段时间,我一狠心终于把泡面盖kindle升级成了最新版的iReaderOcean4Turbo,鸟枪换炮后,第一时间就赶紧下载安装了微信读书墨水屏版。

初步使用之后,我发现墨水屏版本的微信读书可以划线笔记、可以记录想法,甚至还能阅读收藏、浮窗的公众号文章,体验还不错,但唯独不能复制文字。

这可急坏了我。

因为,我习惯了读到好的文章语句就复制到flomo笔记,我也第一时间在iReader上安装了flomo笔记。

可裤子都脱了,微信读书却告诉我不能复制文字。

所以,我几乎每天都会查看版本更新,看着死猪一样的V1.9.7,咱就来气,于是满怀希望地在“客户反馈”里做了用户反馈。

终于,在上周的某个清晨,我在例行点击查看版本更新时,竟然推送了V1.9.8,于是,我赶紧在第一时间升级呀、体验呀。

老话说得好:Withouthope,Youcanneverkillhope.

果然,希望多大、失望多大。

碎碎念念的新版本,竟然还是没有复制文字功能,我仰天长啸:这特么不就是一行代码的事儿吗?

但是,却更新了一个我起初认为是“重磅鸡肋”的新功能——“涂鸦笔记”。

涂鸦?涂什么鸦?老子要的是“复制文字”!

可仔细体验之下,我发现微信读书不简单,真的是在遵循“第一性原理”在构建生态护城河。

这个“涂鸦笔记”是这样的:你在阅读过程时可以随时划线标注、手写文字,形成类似在纸质书上阅读时手写笔记的体验。

得,不妨“溯源”下用户使用场景:

书读完后,留下更多的是笔记,而且除了从文章中摘录的语录外,更多的是自己消化吸收后写下的笔记,所以,这个“涂鸦笔记”功能是符合本质用户需求的。

当然,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功能能够在多形态上完全打通,比如,在微信读书网页版、手机版上都同步显示手写记录的笔记,我相信其不可替代性会更强。

显然,这就是在实打实地构建体验护城河。

或许,微信团队对优先级的定义,首先就是看是否符合第一性原理。

二、得到新产品:Get笔记

我既是得到APP的深度用户,也是flomoAPP的忠实粉丝。

按理说,这原本是两个平行的领域内产品,但奈何同在知识传播大赛道,或许命中注定终归会有交集。

这不,得到近期推出了Get笔记。

起初,Get笔记只是小程序,而且主打是润色功能,我在群里也推荐分享过,说实话,体验真是不赖。

可没两天,迭代带来了新形势。

Get笔记小程序也鸟枪换炮,瞬间升级了网页版,功能也从小程序仅有的“润色”功能全面大跃进,包括“富文本记录”、“图片AI识别”、“AI智能分析”、“主流APP一键导入”等。

显然,其Allin知识记录分赛场的“野心”昭然若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其APP端肯定很快就能面世。

想了好久,也同少楠做了交流,我也有些产品思考:

1.构建生态、提供闭环体验

首先,抛开商业竞争不谈,单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得到推出笔记记录类产品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其发展必然——缩短交互路径,丰富用户生态、为用户提供闭环的生态体验。

这就类似于,B端有了SaaS基础,有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也有了丰富的可转化应用场景,那就更需要打通最后1公里,将用户焊死在APP里,否则,天理不容。

2.进入红海领域,差异性竞争力是关键

碎片化笔记记录赛道早就红的见紫。

但得到Get笔记不是靠全量功能同现有市场竞争,而是带着“AI润色”的差异竞争力骤然杀入的,并且通过多渠道的集中运营,迅速打出爆款单品,而后才推出网页版,与市场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一句话:先用差异性升维、再降维至市场水平线。

事实上,在同质化红海存量竞争之下,如果希望能够快速打出市场占有率,那新产品就一定要有差异性,依赖并灵活运用差异竞争力。

基于既有的用户市场和应用场景,就相对更容易出圈儿。

而AI作为当下为数不多的、可被应用的新型竞争力,显然被得到很好的抓住了。

3.保持本我,坚持正向研发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

我记得似乎是去年罗胖的跨年演讲还致敬了flomo,少楠还发了朋友圈互敬得到,一转眼,两个好友将不得不争夺同一批用户。

那么,面对强有力的新竞争,老产品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前段时间,我和少楠也交流了这个话题。

少楠告诉我他们近期正在上线一个重磅功能,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

但是,他们并不会在AI生成笔记这个赛道上与得到去做同质化竞争,而是选择不同的细分小赛道,会遵循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做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当然,我对这个重磅功能也非常期待。

总的来说,我们在做自己产品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思考和发展路径,要坚持基于第一性原理来自主研发、正向研发,即使面对竞争对手或新产品的压力,我们节奏也不能乱,更应专注本质需求。

同时,市场的规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所遵循的底层逻辑是用户认可。

三、用户反馈驱动正向迭代

众所周知,产品不可能覆盖全量需求场景,也无法确保百分百符合用户真实需求,基于此,用户反馈可能是驱动正向迭代ROI最高的唯一解。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微信对服务号进行了折叠,类似于订阅号的折叠,一时间,哀嚎遍野。

不过,前几天我又注意到,微信把服务号又做了热更新,部分提醒类的服务号又被释放了出来了。

看来用户反馈还是很有用的,微信也主打一个听劝。

当然,这次主要是把部分提醒类的服务号放出来了,其他的诸如资讯通知类的依然在折叠。

我个人觉得这或许是最好的平衡,大家也可以参照下图。

图-↑原灰度测试,服务号均折叠

图-↑用户反馈后重新调整,释放工具类通知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再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蔚来车机系统更新了新版本,号称史诗级更新,增加了诸如4DAI地盘、Nomi智能推荐、车机小程序等功能,不可谓不重磅。

但是,在我看来,我更多的满足感则是来源于其对用户吐槽的需求满足,其实这些都是用户反馈的问题。

比如,以前后排未系安全带则强制报警,用户吐槽很多次,这次终于给了开关(当然,选择权虽然给了用户,安全第一,咱还是要系安全带)。

比如,多光束大灯终于增加了迎宾效果,Nomi问答也可以生成图片,可以分享、保存,守卫模式生成摘要等,仪表盘增加了音乐卡片。

诸如这些功能,其实都是通过聆听用户反馈做出的迭代提升,始终和用户站在一起,才是用户型企业的标准姿势。

图-↑用户反馈后重新调整

所以我不断分享:建立VoC、收集用户反馈,从而不断迭代产品,持续满足用户需求,或许才是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管是第一性原理,还是差异性竞争力,又或是聆听用户声音,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指南针。

而罗盘的指向却从未改变:正向产品设计才是永恒的王道。

希望对你有启发。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无敌椰子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最近发表